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比亚迪“三目”摄像头能否媲美激光雷达?日常驾驶安全无忧?

时间:2025-02-21 12:04:1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智能汽车领域,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成为了各大厂商竞相追逐的技术高地。其中,激光雷达作为这一系统中的核心硬件,以其高昂的成本成为了降低成本或普及高阶智能驾驶的一大障碍。为了打破这一局面,特斯拉率先行动,其Model 3和Model Y车型采用了全视觉方案,完全依赖于摄像头来实现智能驾驶功能。

这一全视觉方案通过摄像头的组合,能够实现较远的探测距离,并在一定范围内生成高密度的点云数据。点云数据的密集程度直接关系到智能驾驶系统的识别精度。以比亚迪为例,其三目摄像头系统号称最远探测距离可达350米,超越了多数激光雷达的300米左右探测范围,同时能生成10倍于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在理想条件下,这套三目系统确实可以媲美激光雷达的效果,成为其有力的替代品。

然而,全视觉方案并非无所不能。在暗光、炫光、逆光等复杂光线环境以及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下,其感知能力会大打折扣,无法与激光雷达相媲美。在物体外形和距离测量的精准度上,全视觉方案也存在先天不足。这些局限性使得全视觉方案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无法完全替代激光雷达。因此,比亚迪在其“天神之眼”中高阶方案中,仍然选择了激光雷达作为核心硬件。

尽管如此,全视觉方案的安全性并未因此受到质疑。目前国内主流的智能驾驶方案,特别是高阶智能驾驶,均采取保守策略,安全为先。当采集的信息不符合条件时,智能驾驶系统不会自动启用,而是将控制权交还给驾驶员或采取刹停、减速等措施。因此,采用全视觉方案的智能驾驶系统并不会比激光雷达方案更不安全。

在实际使用中,全视觉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复杂路况、特定区域以及恶劣天气或光线条件下的表现。采用全视觉方案的智能驾驶系统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会判定不符合条件,从而无法开启或激活。而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驾驶系统则可能在这些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后者就一定不会出现失误或意外。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更多地取决于厂家的算法、策略和大数据训练水平。

从实用性角度来看,大多数车主在高速路或长距离城际通勤时才会使用智能驾驶功能,而在城市日常驾驶中则更倾向于自己驾驶。因此,全视觉方案作为激光雷达的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车主的需求,同时降低车辆成本。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其成本也在逐渐降低。未来,激光雷达有望成为更加普及的硬件,而全视觉方案则可能逐渐退居二线,成为更低价位车型的选择。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