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汽车领域,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日益凸显:尽管“更大电池包”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但它却给工程师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消费者普遍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这直接导致了市场上电动车型普遍装备大容量电池包的趋势。
电动车时代的资源浪费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续航焦虑的驱使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电池包大、续航长的车型。这种心理使得市场上的电动车普遍偏重,不少车型重量甚至超过了3吨,这无疑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在当今时代,电池包的大小似乎已成为衡量电动车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电池包越大,车辆似乎就越具有吸引力。然而,这种趋势真的合理吗?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日常场景中,车辆往往只由一人驾驶。一辆重达3吨的电动车在路上行驶,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这种浪费在电动车时代已屡见不鲜,许多长续航电动车的电池包容量动辄超过80kWh,电池包自重更是高达700kg以上。
据统计,一个人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距离通常在50km以内,按照电耗计算,每天消耗的电量仅为6-7度电。然而,市场上的电动车却普遍装备了大容量电池包,这种消费选择显得颇为夸张。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大容量电池包时,消费者的回答往往只有一个:“怕不够用。”然而,这种焦虑感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自己施加的。
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其自重仅为1.9吨左右,在电动车中属于“轻量级”选手。这得益于其装备的60kWh电池包,与同级别、同价位车型相比,特斯拉并不追求电池包容量和CLTC续航数据。特斯拉深知,更大的电池包意味着更多的设计累赘和成本增加。
更大的电池包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成本,还会影响车辆的灵活性和后期维护成本。更小的电池包使车辆更轻,悬架、转向、轮胎的负载更低,从而延长了车辆零部件的寿命。随着车辆重量的增加,后期增加电池包容量以获得长续航的成本也会越来越大。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长途需求,其实并不需要购买续航过长的电动车。很多消费者一年都跑不了一次长途,却开着装备70kWh电池包的电动车在市区行驶,每天消耗的电量甚至不足10kWh。这种电量焦虑其实是典型的“伪焦虑”。
如果没有长途需求,选择电池包较小的电动车其实更为明智。这些车型不仅购车成本更低,电耗也更低,后期的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更多人来说,购买续航过长的电动车其实并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