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江畔的璀璨夜色中,上汽集团以“懂车更懂你”为核心理念,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上汽之夜”发布会,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汽集团,这位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头,正经历着一场由内而外的深刻变革,而变革的核心正是围绕如何以用户为中心,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链。
上汽集团的转型,首先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上。在传统汽车制造模式下,产品定义往往由工程师主导,营销团队在产品定型后才介入。然而,上汽正在打破这一常规,通过打造全新的线上用户调研平台,增加用户触点,将用户需求深度融入产品定义之中。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发布会上强调,用户不再是购车流程的终点,而是成为了产品创新的起点,每一次与用户的互动,都让上汽离用户的“梦想之车”更近一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汽引入了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服务)体系。IPD强调从市场需求出发,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产品开发流程;IPMS则要求营销团队在产品定义阶段就深度参与,明确产品的独特卖点。这种“营销前置”的做法,使得上汽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和响应用户需求,以名爵品牌为例,其通过重新梳理营销组织架构,建立了以产品GTM模式为基础的全新市场团队,实现了从造车之初就考虑营销方向,通过产品驱动品牌转型。
上汽的用户导向战略不仅体现在组织架构和流程上,更在实际业绩中得到了验证。2025年一季度,上汽整车销量达到94.5万辆,同比增长13.3%,销量反超比亚迪,重新夺回国内销量第一的宝座。同时,预计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0亿至32亿元,同比增加10%至18%。这些数字有力地证明了用户导向战略的商业价值。
上汽的转型是一场系统性的重构,而非零散的修补。在发布会上,上汽明确提出了三套“改革拳法”,分别从内部、外部和全球化三个维度推进全面转型。内部结构调整方面,上汽将多家企业整合为“大乘用车板块”,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外部协同创新方面,上汽与宁德时代、北京理工大学、华为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开放姿态拥抱产业变革。全球化布局方面,上汽计划加大对现有海外市场的智能化新产品投放,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今天,上汽对技术的理解尤为深刻。与许多车企不同,上汽选择从最基础的汽车安全讲起,其安全架构从“钢筋铁骨”的车身结构,演进到自研线控底盘和中央协调控制,再发展到跨域协同、主动感知、全车响应的智能化安全系统。这种递进式的安全理念,反映了上汽对智能汽车本质的深刻理解——安全是前提。
上汽在设计层面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在“上汽之夜”前夕,荣威品牌发布的两款由“超跑教父”约瑟夫·卡班操刀的概念车,诠释了“PEARL OF CHINA”的设计理念,展现了上汽在全球化视野下对中国汽车美学的全新探索。这两款概念车不仅是造型上的创新,更是上汽设计团队在融合当代共识与未来想象方面所展现出的卓越能力的体现。
上汽的转型实践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多重启示。首先,用户中心不是口号,而是需要转化为组织变革、流程再造和绩效考核的系统工程。其次,在智能化竞赛中,需要回归汽车本质,先筑牢安全基础,再追求技术创新。第三,开放合作是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康的产业生态比单打独斗更重要。最后,全球化需要本地化思维,只有深入理解当地文化、法律和用户偏好,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