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被“创新”口号充斥的时代,产品是否“与众不同”似乎成了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标尺。各大品牌为求差异化,纷纷祭出“颠覆”“重塑”“重构认知”的大旗,不惜挑战用户的既有习惯和直觉。新能源车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便是这股潮流中的典型代表,但其背后逻辑真的无懈可击吗?
深思之下,我们或许应重新审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真正卓越的产品,从不违背人的基本认知。
好的产品不应要求用户死记硬背、刻意适应,更不应在紧急关头因“过于前卫”“过于复杂”而让人手足无措。所谓的“不反认知”,并非固步自封,而是对人类直觉、使用习惯和安全感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以此为镜,审视当下的诸多创新设计,不难发现它们往往违背了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根深蒂固的认知逻辑。这些设计的使用方式与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相悖,用户不仅要花费额外时间理解、记忆和适应,还可能在紧急或高压环境下无所适从。
例如,市面上一些高端新能源车型采用了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外观确实更加流畅、科技感十足,但在用户体验上却造成了断裂。开门这一本能的直觉性动作,如今却变成了一场探索之旅。更为严重的是,在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或电路失效时,电子门把手可能完全失灵,甚至让车外救援人员无从找到入口。
有专家指出,这种“为美感牺牲直觉”的设计,本质上是反人性、反认知的。我们应当勇于对那些“反认知”的汽车设计说“不”,而不是一味地被所谓的“科技创新”牵着鼻子走,改变自身的认知。
一汽奥迪A5L的出现,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这并不意味着产品无需创新、停滞不前。相反,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是在不打扰用户习惯的前提下,让技术悄无声息地融入用户体验,默默服务于人的直觉。
以一汽奥迪A5L的门把手为例,它没有追求极端的隐藏式设计,而是采用了半隐藏+机械冗余的设计。奥迪深知,在极端状态下,人的本能与局限至关重要。因此,车内门把手采用了“一拉两用”的集成式结构,将电子锁与机械锁一体化集成,具备两段式开启逻辑。
在正常情况下,轻轻一拉即可通过电控系统开门;若电路失效或系统故障,用户只需在3秒内两次用力拉到底,即可自动触发机械解锁功能,直接开门。这不仅为用户提供了生命通道的第二重保障,更重要的是巧妙利用了人的本能行为。用户无需提前学习、无需判断当前是电子问题还是结构问题,只需凭着本能反应——“赶紧拉门把手”,就能逃离险境。这种设计没有刻意“炫技”,也没有一味追求“未来感”,却能在关键时刻让人不假思索地做出正确反应。
这就是不反认知的力量——你无需学习它,它懂得如何配合你。奥迪的创新是基于消费者认知的,更是基于用户安全保障的。安全从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和配置,而是“对生命温柔以待”的技术理念。
无论是隐藏式红绳的巧妙设计,还是116年来对技术传承的坚持,一汽奥迪始终保持着对用户生命安全的最大敬畏。这种敬畏不是为了炫技而设计,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让你更容易被看见、更轻松逃离、更迅速获救。
据汽车技术工程方面的专家介绍,一体化集成电子锁与机械锁的设计研发是一项涉及多维度挑战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将电子锁和机械锁简单放置在一辆车上,而是需要软件和硬件的有机耦合,对空间利用率和结构设计精度有极高要求,研发成本远高于传统方案。这也是其他汽车品牌很少采用该集成方案的原因之一。
这也印证了奥迪在安全性上的谨慎态度。我们总以为“打破常规”就是创新,其实创新容易,但顺应人的基本认知却很难。真正打动人心的创新,不能高于人性,无需过多解释,且体验门槛必须低。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最终为产品买单的,永远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