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江苏新能源产业新突破:十项高校科技成果闪耀盐城经开区!

时间:2025-04-29 12:52:38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场聚焦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的盛会于近日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江苏省高校在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还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活动中,南京大学团队的一项突破性成果尤为引人注目。他们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刷新了世界纪录,通过独特的创新策略,显著提升了电池效率。这一成果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彰显了南京大学在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扬州大学团队也在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研发的高效背接触晶硅太阳能电池,不仅效率高达27.3%,实现了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首次突破,还兼顾了经济性,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在生物质能源转化领域,东南大学张会岩团队的成果同样令人瞩目。他们研发的多源生物质定向热转化柔性制备油炭氢肥关键技术,不仅具备多物料适用的优势,还获得了80余项专利,发表了200余篇SCI论文,并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大奖。这一技术在江苏多地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并在西班牙等8个国家进行推广,为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技术也是此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团队攻克了电动汽车高效高可靠性开关磁阻驱动电机系统关键技术,引领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无稀土化的发展潮流。南京邮电大学团队则提出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安全高效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显著降低了充电设施的故障率与运维成本,提高了充电效率和安全监测精度。这一成果已规模化应用于高速快充网络及国际车企,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江苏大学团队和苏州大学团队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江苏大学团队打造的混合动力汽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器及数字孪生测试平台,提高了整车燃油经济性和控制器开发效率。苏州大学团队则创新自研了人工智能框架,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快速寿命预测,缩短了相关环节的研发周期,精度超过95%。这一成果正投入企业相关平台开发,预计将于2026年实现全国市场应用。

在能源综合利用与开发方面,河海大学团队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队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河海大学团队开发的河风智源平台,突破了大型风电场微尺度空气流场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提升了风电场规划设计效率与精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队则研发了电动汽车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高效剥离与再生技术,解决了回收难题,实现了短流程、低能耗的电池回收产业化应用。

此次活动不仅是江苏省高校科研团队多年深耕的结晶展示,更是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盐城经开区作为盐城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重大项目集聚地、特色产业新高地,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抓手。通过此次活动,盐城与省内多所高校进一步深化了“双高协同,四链融合”的合作模式,为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更高水平的新技术助力。

活动现场,数十所高校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产业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看到了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也激发了他们投身新能源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苏省的新能源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