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如期拉开帷幕,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一幅复杂多变的图景。若以一词概括当前车市,“变革”二字最为贴切。
一方面,汽车销量持续攀升,自主品牌加速崛起,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不少车企面临利润增长停滞的困境,合资品牌开始奋力反击,新技术引发的争议和事故层出不穷。
在这场“变革风暴”中,汽车行业参与者既加快创新步伐,提升技术与产品实力,又开放合作,携手共进,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展开博弈。车展上的百余款新车和各类发布会,正是这一变革的缩影。
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借着新能源时代的东风,自主品牌摆脱了“大而不强”的标签,在中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据杰兰路数据显示,2024年,自主品牌在30万-50万价格区间的市占率已达41.8%,50万-70万区间为34.6%,甚至在百万级市场也占据了8%的份额。这一趋势在本次车展中尤为明显,自主品牌展出的新车中,不乏以“9”或“8”开头命名的高端甚至旗舰车型。
其中,问界M8、享界S9增程版、乐道L90、昊铂HL、领克900、深蓝S09等车型售价在30万-40万级,而极氪9X、仰望U8L、尊界S800等则售价百万级别。这些车型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实力和创新动力的不断提升。例如,问界M8不仅搭载全套华为智能化技术,还实现了车门冗余设计,保证碰撞后断电情况下仍可开启车门。享界S9增程版则搭载了同级少见的4颗激光雷达,提高了辅助驾驶的安全冗余。
合资品牌则吹响了“本土化”号角。面对自主品牌市占率的快速攀升,合资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留住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合资品牌纷纷放下身段,将更多技术主导权交给中方企业,深度融入中国汽车产业链。本次车展,合资品牌展现出了新面貌。
奥迪成为车展新车最多的品牌之一,包括一汽/上汽奥迪A5L、奥迪A6L e-tron、奥迪Q6 e-tron等。其中,奥迪A5L作为换代车型,由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分别生产,开创了合资豪华品牌“双车战略”的先例。奔驰带来了全新MMA架构的首款车型CLA L,采用纯视觉辅助驾驶方案,续航接近800km。宝马虽未带来重磅新车,但与阿里巴巴联合发布了两大AI智能体,强化了智能交互领域的竞争力。
日系品牌也在加速本土化进程。日产发布首款由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车型N7,开始了从“全球车本地改”到“中国研发,全球输出”的转变。丰田则官宣将在中国推出RCE体制,由中国人担任部分重点车型的首席工程师。本田则持续加深与中国公司的合作。
智驾技术成为车展上的敏感话题。随着工信部加强对智能驾驶宣传话术的监管,各大车企和智驾供应商纷纷调整宣传策略。车展期间,多家参展商连夜修改宣传话术,车企领导讲话也更为谨慎,“智能驾驶”均改为“辅助驾驶”,“安全”成为高频词汇。尽管宣传口风有所变化,但智驾技术的发展并未停滞。
地平线发布了L2级城区辅助驾驶HSD和征程6计算方案,收获了多方合作订单。理想宣布新一代理想AD Pro辅助驾驶系统将全面采用地平线征程6计算方案。激光雷达作为重要硬件,也在车展上占据了不少戏份。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分别发布新品,为辅助驾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
电动化技术同样取得显著进步。800V超充技术如今几乎成了车展新车的标配。比亚迪率先发布“兆瓦闪充”技术,5分钟内可增加超400km续航。华为和极氪也紧随其后,分别发布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和V4极充桩。宁德时代则成为焦点,发布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全新钠离子电池,为电动化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洗礼。无论是自主品牌的崛起,还是合资品牌的本土化进程,亦或是智驾技术和电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都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更加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