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近期在管理架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5月7日,吉利宣布收购极氪汽车,紧接着在5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安聪慧将在并购完成后出任集团CEO。与此同时,吉利控股集团首位轮值总裁戴庆将直接向安聪慧汇报工作。这一人事变动引发了外界对吉利是否正在效仿华为推进高管轮值制度的猜测。
吉利控股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戴庆自2025年3月起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这意味着吉利在今年3月已经开始实施轮值总裁制度。然而,吉利的高管轮值制度与华为存在显著差异。据一位熟悉吉利汽车的业内人士透露,华为轮值董事长拥有最高决策权,轮值期限为半年,而吉利的轮值总裁更像“首席智囊”,在CEO的领导下工作,重点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吉利控股集团下设多个业务集团,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路特斯等,各业务集团独立结算、自负盈亏。品牌众多且涉及多国市场,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子品牌之间资源拉扯,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内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吉利集团推进高管轮值制度,旨在通过灵活的人事安排解决企业特殊发展阶段的具体问题。
华为的高管轮值制度经历了多次进化,从早期的EMT轮值主席到轮值CEO,再到如今的轮值董事长,逐步强化了全局平衡与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力。相比之下,吉利集团的轮值总裁制度目前并未触及最高决策层,其权力与责任的界限尚待明确。尽管如此,轮值制度仍被视为吉利集团优化人事布局、梳理品牌定位的重要举措。
轮值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促成企业治理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与高管群体的“全局视角重塑”。吉利的首任轮值总裁戴庆自2000年进入吉利以来,主要负责财务工作,并推动了吉利内部的财务转型。然而,推动吉利不断开疆拓土的主要是那些独立运作过品牌并主导过技术研发的管理者。因此,轮值总裁制度为戴庆等高管提供了更多历练机会,有助于他们跳出短期得失、局部利益的漩涡。
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日益复杂,对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吉利等车企开始关注并引入华为的管理经验,如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以提升协作效率。然而,高管轮值制度的实行难度非常高,尤其是在面临技术路线、经营方向等重大抉择时,轮值高管难以做到乾纲独断。因此,吉利需要在借鉴华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吉利集团的创始人李书福与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在管理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能够较好地将日常经营权下放,转而聚焦战略。吉利已经拥有了30颗在轨卫星、算力中心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功能搭载于燃油车型的技术创新。这些成就得益于吉利高层决策者们的战略眼光和捕捉未来机会的能力。
轮值制度只是吉利集团管理架构调整的一部分。吉利需要在借鉴华为等成功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创新。通过优化人事布局、梳理品牌定位、强化技术创新等措施,吉利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