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江北机场,一场行李处理方式的革新正在悄然上演。近日,记者探访了该机场的行李分拣出港区域,亲眼见证了全国首个采用机械臂手型抓取技术处理旅客行李的场景。
走进繁忙的行李分拣区,两个机械手臂正忙碌地挥舞着,它们精准地识别着每一件行李的大小和材质,然后以最合适的力度将其“搬”到行李拖车上。这一改变,意味着传统的人工搬运方式在这里已经成为过去式。
机械手臂在分拣行李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智能化水平。据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指挥部机电弱电部项目经理赵颖介绍,这套机械手自动装载系统集成了视觉识别、标签识别、行李输送缓存设备等多个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行李、进行码垛,并将行李分流至相应的拖车或集装箱。
在实际操作中,系统首先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对滑槽内的行李进行体积识别和深度探测,将行李分为可抓取和不可抓取两类。对于不可抓取的行李,如装框行李、软包或异形行李,系统会将其输送至缓存区,等待地服人员人工处理。而对于可抓取的行李,机械手臂则会根据智能识别定位、智能拾取和智能码垛策略,自动完成行李的抓取、运输和装车过程。
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地服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行李分拣的智慧化水平。赵颖表示,目前共投用了两台机械手臂,它们通过底座和地轨的移动,可以匹配分拣四个滑槽的航班行李。
记者还了解到,机场还在试运行新一代物流仓储机器人AMR。这种机器人主要用于行李运输,包括大件行李运输和中转再值机行李运输两类场景。预计本次将投用13台AMR机器人,系统处理效率预计可达357件/小时,将极大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
目前,机械手自动装载系统和AMR新一代物流仓储机器人已经顺利通过验收,预计将在下周正式投入使用。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无疑将为现代智慧机场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