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拉开了帷幕,吸引了众多科技界的目光。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任旭东在此次大会上,发表了关于华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开源实践的深度见解与思考。他分享了华为如何从开源的使用者,逐步成长为开源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携手全球开发者及产业伙伴,共同塑造智能时代的开源生态。
当前,生成式AI等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物理与数字世界,极大地缩短了新技术从诞生到大规模产业化的周期。这一加速趋势的背后,是软件领域的革命性演进,从以代码为核心的软件1.0,发展到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软件2.0,再到以大型语言模型(LLM)为代表的可编程神经网络——软件3.0。LLM已成为软件3.0的重要支柱,开源则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技术创新和生态繁荣的重要引擎。
华为在开源领域的布局,从早期的积极拥抱开源软件,将其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到如今的深度参与并引领开源项目,展现了其战略与商业双轮驱动的坚定决心。华为聚焦关键基础软件、新兴产业方向、产业基础能力和开源生态培育四大领域,贡献了大量开源项目。特别是在OpenHarmony、openEuler、MindSpore等项目上,华为的持续投入,不仅推动了开源项目的发展,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开源领域的影响力。
在计算产业,华为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的策略,通过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开源数据库openGauss等基础软件,赋能合作伙伴进行商业发行,共同构建繁荣的基础软件生态。在云原生AI领域,华为云通过一系列开源项目,如Karmada、Volcano、KubeEdge等,打造了强大的云原生AI基础设施,为AI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底座。
华为终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通过开源共建的方式,推出了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平台——开源鸿蒙。这一平台已成为众多行业的数字底座,代码量超过1.3亿行,汇聚了超过9000名社区贡献者,推出了71款行业发行版,通过开源鸿蒙兼容性测评的软硬件产品数量已突破1200款,覆盖金融、航天、教育、工业、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
面对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华为建立了完善的开源管理体系,涵盖从决策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成立了专门的开源发展团队。华为积极参与全球多个重量级开源项目,与全球开发者协同合作,构建全球影响力。作为Linux基金会、Apache软件基金会等多个国际开源基金会的顶级成员或创始成员,华为的数百名核心代码贡献者为全球200多个开源社区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