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盛大启幕,汇聚全球科技精英共谋智能未来。此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与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携手主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28家知名机构及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核心主题,旨在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发展。
开幕式上,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自《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在机器人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全防护等多个场景,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他呼吁与会者充分利用大会平台,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创智能科技的美好未来。
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athleen A. Kramer也发表了致辞,她对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表示赞赏,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正显著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IEEE将一如既往地与中国同行保持密切合作,共同迎接机器人产业的广阔机遇。
北京市市长殷勇在致辞中提到,北京市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他表示,北京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高地。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在致辞中指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正在深刻改变产业现代化路径,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正加速迭代并深度赋能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与中国电子学会等合作伙伴携手,加强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致辞中回顾了世界机器人大会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全球机器人产业在此期间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他强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基在于创新,活力在于合作,未来在于共享。他期待与会各方能利用大会平台,激荡智慧,共绘发展蓝图,携手开启机器人造福人类的新篇章。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了报告发布环节。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乔红发布了《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报告,从多个维度全面勾勒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未来图景。同时,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报告,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落地提供了明确路径指引。
北京亦庄“机器人大世界2.0”也在大会上正式启幕。相较于1.0版本,此次创新推出了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旨在构建集展示、交易、应用、体验于一体的全球机器人产业综合生态新地标。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和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博览会上,ABB、库卡、费斯托等国际知名机器人企业展示了1500余件展品,其中首发新品达100余款。大赛则吸引了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6000余支赛队参与,共同竞技比拼。
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旨在激发企业端与消费端的双向活力。作为大会的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京东开设了线上专属展区,提供近千款机器人产品,覆盖多个生活场景,实现了高端制造与大众消费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