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发布的《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报告中,中国奶业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全面展现。报告显示,历经二十余载的不懈努力,中国在奶源质量、奶牛单产及乳品安全等多个维度均实现了显著提升,其核心指标如蛋白质、脂肪含量、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等,均已超越了欧盟标准。尤为行业领军者伊利,其原奶的菌落总数表现更是远胜于欧盟基准。
为了深入探究这一显著进步背后的秘密,记者近日亲临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实地探访了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伊利全球智造标杆基地以及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亲身体验了中国奶业智能化转型的壮丽图景。
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记者目睹了奶牛在1600亩的广袤土地上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这里,传统的人工饲养模式已被全自动化的管理系统所取代,奶牛享受着从自动饲喂、无人挤奶到机器人清粪的一站式服务。大数据平台精准调控牛舍环境,确保奶牛处于最佳生活状态。牧场还构建了一套绿色闭环系统,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循环利用于牧草种植,不仅实现了生态循环,还通过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低碳措施,为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记者走进了伊利全球智造标杆基地,这里液态奶和奶粉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令人叹为观止。预处理、罐装、外包装及仓储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奶粉生产线采用了欧洲最高标准的卫生设计,产能效率提升了20倍;液态奶生产线则具备日处理7000吨鲜奶的能力,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生产流程始终贯彻绿色低碳理念,从热能回收、工艺创新到资源再利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了节能减排的决心。
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记者感受到了科研创新的强大力量。这里汇聚了众多顶尖院士和行业专家,围绕奶牛育种、养殖模式、原料开发、装备制造及品质提升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自主研发,中心在乳铁蛋白提取、益生菌包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乳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二期工程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旨在进一步推进前沿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乳制品精深加工体系。
从生态牧场的科学饲养,到智能工厂的高效生产,再到创新中心的科技引领,中国奶业正以智能化的方式,构建一条完整、绿色、可持续的全产业链。在呼和浩特的探访之旅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奶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正如业内专家所言,中国奶业在短短二十年间,已跨越了与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成为了全球奶业版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