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对话灵心巧手苏洋:量产降本,灵巧手或让机器人走进家庭成日常

时间:2025-09-12 16:23:20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在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上,一款能演奏多种乐器的机器人乐队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支名为“灵心乐府Linkerbot”的乐队,由配备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的机器人组成,可精准操控钢琴、古筝、贝斯等乐器,展现出超越传统机械臂的复杂操作能力。其核心部件——高自由度灵巧手,正成为连接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的关键纽带。

据研发方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介绍,其Linker Hand系列已实现多维度技术突破。基础款L10提供10个主动自由度,售价1.99万元;进阶款L20支持20+个主动自由度,定价4.99万元。目前L20系列已成为全球首个量产破千台的高自由度灵巧手产品,在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

公司联合创始人苏洋在接受专访时透露,该技术正加速向非遗保护领域渗透。“传统非遗技艺如苏绣、景泰蓝制作,依赖匠人数十年积累的指尖触觉,这是现有工业机器人难以复现的。”他指出,通过仿生关节设计与力反馈算法优化,灵巧手已能完成0.1毫米级精度的微操作业,为濒危手工技艺提供数字化传承方案。

在制造效率层面,中国产业链展现出独特优势。苏洋表示,从设计到样机调试的全流程周期较国际同行缩短40%,但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成本瓶颈。“当前灵巧手占机器人总成本的20%,若能通过量产将单价压缩至100-500元区间,将彻底打开消费级市场。”他透露,团队正通过工业场景验证技术可靠性,计划三年内实现百万级产能。

技术迭代背后是跨学科协同创新。研发团队融合了生物力学、材料科学与深度学习领域专家,构建出包含26个自由度的模块化平台。在清华大学实验室,搭载该系统的机械臂已能模仿人类书写笔迹;富士康产线上,灵巧手正替代人工完成手机芯片的微米级贴装。

针对“技术替代人工”的争议,苏洋强调工具属性定位。“就像计算器没有取代数学家,灵巧手的目标是延长传统技艺的生命周期。”他举例说明,在蜀锦织造中,系统可记录国家级传承人的操作轨迹,生成数字化教学模型,帮助年轻学徒突破经验壁垒。

市场数据显示,灵心巧手产品已进入全球80余个实验室,与荣耀、美的等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在养老领域,配备触觉传感器的护理型灵巧手可安全完成辅助进食、药物分拣等任务;教育场景中,编程套件让学生通过组装不同自由度的机械手,直观理解机器人学原理。

随着3C产品精密化趋势加剧,灵巧手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单价突破千元心理关口,消费级机器人市场将迎来拐点。灵心巧手的技术路线显示,通过模块化设计与供应链优化,高自由度机械手正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