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诞生于经济泡沫期的回转寿司,母公司市值破万亿,寿司郎能持续火下去吗?

时间:2025-09-12 17:17:52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回转寿司,这个曾在中国市场经历短暂辉煌后陷入沉寂的品类,如今正因一家日本品牌的强势入局而重新焕发生机。诞生于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的回转寿司模式,正通过寿司郎这一品牌重新俘获中国消费者的味蕾。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寿司郎被粉丝戏称为"郎的诱惑",仅在小红书平台,#寿司郎话题的浏览量就突破2.3亿次。从新品发布到门店扩张,品牌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引发大量关注。这种热度直接反映在经营数据上:其母公司市值突破万亿日元,成为继泉膳控股后第二家达到此规模的日本餐饮企业。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期间,寿司郎海外分部营收达931亿日元,同比增长超40%,利润更是激增2.2倍至111亿日元。

尽管数据亮眼,但寿司郎所处的日料赛道正面临严峻挑战。日本核污水事件后,消费者对日料的信任度明显下降。叠加消费降级趋势,中高端日料门店客单价从两三百元降至百元左右,平价寿司市场则陷入激烈内卷,不少小型经营者被迫转型。在此背景下,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五年的寿司郎却异军突起,多地门店出现数百桌排队的盛况,成为商场餐饮区的"排队王"。

实地探访显示,广州美林天地门店在周日下午两点就已满座,顾客需等待两小时以上。该店可容纳近百人同时用餐,但在高峰时段仍需将用餐时间压缩至一小时。类似场景在北京、珠海、杭州等地频繁上演,北京首店开业当天排队达1500桌,预约等待时间一度超过10小时。社交媒体上,品牌官方账号拥有106万粉丝,发布内容常获千赞甚至万赞。

与高热度形成对比的是,寿司郎的扩张步伐显得颇为谨慎。2021年9月在广州开出首店后,品牌长期聚焦南方市场,直至2024年才进入北京。目前内地共有63家门店,覆盖13个城市,其中广州18家、深圳11家、北京10家。这种"慢扩张"策略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日本企业的典型风格——在确保单店模型成熟前不急于规模化,同时通过市场稀缺性维持热度。不过近两年其开店速度明显加快,北京在三个月内连开三家门店,今年又新增七家。

回转寿司并非新事物,十多年前禾绿回转寿司等本土品牌就曾风靡一时,但很快衰落。如今寿司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创造的"新鲜感"。品牌提供超100个SKU,部分门店达200个,涵盖寿司、面食、甜点、饮料等品类。每月持续上新,并强调"当月限定""当季限定"概念,刺激消费者频繁打卡。据统计,今年7月以来品牌已大规模推出44款新品。

在年轻消费者运营方面,寿司郎展现出精准的洞察力。2024年下半年开始,品牌与初音未来、《排球少年》《崩坏:星穹铁道》等热门动漫游戏展开联名,通过推出周边赠品和限量套餐吸引二次元群体。中国广告主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已达4.9亿,25岁以下占比超60%。与《排球少年》的联名活动中,品牌在全国多地开设主题店,每周推出新联名产品,有消费者已连续三周打卡。

质价比策略是寿司郎留住顾客的关键。其寿司产品分为10元、15元、20元、28元四个价位,偶尔推出8元特价款,大众点评显示客单价约90元。这一价格带恰好契合《中国餐饮报发展报告2025》指出的日料消费主流区间——50-100元占比达29.2%。有从业者透露,平价寿司品牌追求薄利多销,同样成本的三文鱼,其他门店可能加价6倍,寿司郎仅加2倍。

成本控制方面,寿司郎通过全流程自动化和供应链优化实现质价平衡。其回转寿司智慧管理系统可自动回收行驶350米的餐盘,确保食物新鲜度。官网显示,品牌坚持使用行业最高标准食材,且全部在店内烹煮。财报披露,近年来食材成本率保持在45%-50%,高于行业平均30%的水平。上海传道餐饮定位品牌全案公司合伙人黄光尧指出,品牌在日本低消费时代的经验,使其在中国实现了前后台人力极低配置和供应链极致优化。

尽管表现亮眼,寿司郎仍面临诸多挑战。2024年成都、东莞、广州等地多家门店相继关闭,业内人士透露华南地区部分门店营业不到两年就出现销售下滑。选址失误被普遍认为是闭店主因,社交媒体上有消费者反映,闭店门店位于非热门商场或面积过大导致客流不足。

市场竞争方面,平价寿司赛道已挤满参与者。泉膳控股旗下的滨寿司在中国拥有超100家门店,客单价60-70元,比寿司郎低约20元。该品牌早期聚焦江浙沪,近年已开始渗透广东市场。争鲜7月在北京推出全新店型,撤下回转带改用大屏点单。海底捞旗下如鮨寿司首店落户杭州,采用类似运营模式。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出现名为"料理郎"的山寨店,从价格策略到用餐模式几乎完全复制寿司郎,于5月正式开业。

对于模仿者,业内观点存在分歧。有专家认为后来者凭借本土化供应链和管理团队可能构成威胁,另一派则强调寿司郎在运营经验和供应链上的积累难以被超越。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重新火热的赛道正吸引越来越多参与者,而寿司郎能否持续领跑,将取决于其应对竞争和创新的能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