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对话卓益得创始人李清都:人形机器人估值未泡沫,百万亿市场潜力待挖

时间:2025-09-16 15:00:54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领域正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自2025年初以来,该行业融资总额已突破260亿元,呈现出类似ChatGPT引发“百模大战”的繁荣景象。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近日宣布,公司计划在2025年生产5000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预计该产品规模化后将占据特斯拉80%的市场价值。这一消息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注入强心剂。

据美林证券最新数据,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2500台激增至2025年的1.8万台,预计到2060年将达30亿台。彭博数据则显示,未来全球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中,超过半数将来自中国。在众多对标特斯拉Optimus的中国企业中,卓益得机器人(DroidUp)凭借其技术实力和低调作风脱颖而出。

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企业,前身为2016年创立的深圳市行者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源于中德最大AI合作项目。作为国内早期涉足双足机器人领域的企业之一,其团队在双足动态行走和跨模态学习方面拥有超过20年经验,专注于科研教育、商业服务和居家康养等场景的解决方案。2015年,团队研发的“行者一号”人形机器人以0.8度电持续行走134公里,打破吉尼斯纪录并保持至今。

2024年,卓益得完成1亿元A轮融资,随后推出全球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的模块化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该产品在2025年北京亦庄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中获季军,引发行业关注。今年7月,公司再推“行者三号”,这款身高1.7米、重38公斤的机器人,依托肌腱仿生驱动技术,机身较同级产品轻20%以上,行动灵活且能耗降低50%,动态续航达6小时。

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卓益得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李清都接受专访时强调,人形机器人量产需优先解决应用场景和安全性问题。他指出,当前许多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尚未达标,卓益得始终将安全性作为研发首要目标。公司核心研发设于上海,量产基地位于河南郑州的子公司,今年计划小批量生产数百台,明年产能将提升至2000-5000台。

针对行业“泡沫化”争议,李清都认为,从估值角度看,人形机器人企业目前估值仅100亿-200亿元,远未达到泡沫阶段。他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将与手机、汽车共同驱动百亿级市场,但需解决平衡性、高效性、智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大问题,才能实现量产和盈利。对于价格战,他以iPhone为例,主张人形机器人价格应维持在15万元左右,既能保证企业创新利润,又能营造健康消费环境。

在技术路线方面,李清都认为VLA模型适合简单垂直任务,而世界模型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他透露,卓益得正通过三个方向采集具身智能数据:高级技能人员数据、仿真和Sim2Real合成数据、真机数据。目前,“行者二号”已在多个场景布局,“行者三号”将于下半年验证应用能力,主要面向导览、巡检、工业和医疗等领域,预计明年实现量产交付。

对于行业“第一梯队”的说法,李清都表示,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仍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全球领先企业存在差距。他指出,当前行业估值远未达到规模化水平,任何企业都有被颠覆的可能。未来1-2年内,行业将解决泡沫化和家庭场景技术挑战。他建议企业找准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未来五年行业将出现整合和分化,许多企业可能转向垂直和特种赛道。

“所有投入都会取得回报,只是企业可能切换赛道。”李清都比喻道,“行业像一个大鱼池,最终鱼是否游向湖水并不重要,关键是在细分领域找到机会。”对于卓益得,他表示公司将先夯实导览和巡检场景,再逐步拓展技能,服务更多专业人士,开启人机共生新纪元。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