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型碳质球粒陨石被称为“太阳系的信使”,因其富含水、有机质等挥发性物质,是研究太阳系形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载体。然而,这类陨石在地球表面极难保存——地球浓厚的大气层会使其在坠落过程中剧烈燃烧,而活跃的地质活动和风化作用又会进一步破坏其原始结构。目前,地球上保存完好的CI型陨石占比不足1%,样本稀缺性极大。
进一步分析显示,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母体小行星广泛分布于外太阳系,部分也存在于内太阳系。这类陨石在月球表面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地球,表明其更易抵达地月系统。研究指出,此前在月球样本中检测到的具有“正氧同位素特征”的水,极有可能源自此类陨石的撞击。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证明陨石撞击不仅是塑造月球地貌的主要力量,更是为月球输送水和有机质的重要途径。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中国探月工程始终以稳健的步伐推进。此次研究通过微量样本揭示重大科学问题,彰显了我国科学家在微观分析领域的技术实力与科学洞察力。随着嫦娥六号科学成果的持续发布,人类对地月系统及太阳系演化的认知边界正不断拓展。月球背面这座“天然档案馆”仍蕴藏着无数秘密,而中国行星科学正通过自主创新,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