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京东“双十一”入局卖车,埃安UT换电版借流量东风,能否破局突围?

时间:2025-10-22 06:22:32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京东近日宣布,将在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携手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共同推出一款定位为“国民好车”的纯电动车型。与小米选择自建工厂、华为侧重技术赋能不同,京东此次合作仅聚焦销售端与用户需求洞察,汽车硬件生产完全交由广汽和宁德时代负责。这一动作被外界视为京东在汽车产业链中寻找新角色的尝试。

随着预热信息逐步释放,这款新车的核心卖点逐渐清晰。官方预约界面显示,车辆将具备“>7吨承重能力”“车身抗冲击性提升18%”“半隐藏式安全门把手”以及“麋鹿测试成绩超75km/h”等特性,强调安全性能。其中,半隐藏门把手设计因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引发用户关注。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车采用了与特斯拉Cybertruck同款的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技术,该技术通过单次冲压成型替代传统多部件焊接,在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减轻车身重量并保证结构强度。

尽管京东未直接公布车型信息,但多方线索指向这款车或为广汽埃安UT的换电版本。首先,全球量产车型中仅有特斯拉Cybertruck和广汽埃安UT采用了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技术;其次,宁德时代今年4月已宣布与广汽达成“巧克力换电”技术全生态合作,埃安UT、埃安RT等车型被列为首批适配车型。结合广汽与宁德时代作为合作方的角色,业内普遍认为,京东此次推出的车型大概率基于埃安UT改造而来。

工信部数据显示,埃安UT换电版将搭载54.036kWh电池组,纯电续航里程达500km,较现款车型最高续航提升80km。价格方面,现款埃安UT售价区间为6.98万至10.18万元,换电版因技术升级和续航增加,高配车型或定价12万元左右。这一价格区间与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等热门车型直接竞争,但埃安UT目前月销量仅5337辆,与头部车型存在差距。

“换电”是埃安UT换电版的核心差异化优势。官方宣称车辆可在99秒内完成换电,并计划年内建成1000座换电站,2026年累计扩展至2500座。然而,当前换电市场除蔚来外,其他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用户基础。广汽选择与京东合作,正是希望通过后者数亿级用户流量和“双十一”热度,弥补自身换电体系尚未成熟的短板。

京东入局汽车销售并非首次尝试,但其角色定位引发讨论。此前,部分观点质疑电商企业跨界造车的可行性,但京东明确表示仅负责销售与用户洞察,硬件生产由专业车企完成,这一策略缓解了“外行干预”的争议。不过,更现实的挑战在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仅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汽车?

汽车作为高价值商品,试驾体验、售后保障等环节难以通过线上完成。但五菱汽车今年国庆期间在抖音平台的成功案例显示,线上购车并非不可行——其通过团购活动吸引2.3万用户预订,最终成交2500辆,销售额达2.8亿元。长安、比亚迪等车企也在加大线上销售投入,但多数企业仅公布“引流效果”或“咨询量”,鲜少披露实际成交数据,侧面反映线上转化率仍待提升。

京东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汽车生态。目前,京东PLUS会员超5000万,可为新车提供初始流量;2023年汽车事业部独立后,已构建覆盖“选车、购车、用车、换电”的全链条服务,试图解决线上购车的后顾之忧。然而,埃安UT换电版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在10万元级纯电小型车领域,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等竞品已占据先机,埃安UT尚未形成“国民级”认知,线上转化难度高于五菱宏光MINIEV等性价比车型。

短期来看,京东的流量与生态支持或为埃安UT换电版带来销量突破,但长期发展仍需解决线下体验缺失的问题。汽车消费高度依赖品牌信任与产品感知,若仅依赖线上流量而忽视线下服务沉淀,可能陷入“高曝光、低转化”的困境。对于广汽而言,与京东的合作是拓展销售渠道的尝试,但能否真正打开市场,仍需观察产品力与用户需求的匹配程度。

更多热门内容
2025企业级AI大模型落地:现状剖析、挑战洞察与可信系统构建路径
除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代表的DeepSeek模型在央国企中展现出强劲的部署势头外,由头部科技企业推出的通用大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和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也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底座、完善的云服务生态以及在各自…

2025-10-22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中国市场崛起,全球业绩疲软难题待解
头部企业中,特斯拉通过内部资金支持Optimus项目,波士顿动力被现代汽车收购后获得持续投资;中国方面,优必选已于2023年在港股上市,融资约10亿美元,宇树科技在2022年完成B轮融资,金额近1亿美元,投资…

2025-10-22

珞石十年磨一剑:以全栈技术为基,三款具身智能新品亮相IROS
从2016年自主研发国内首个机器人动力学控制系统,到2025年通过具身智能技术服务上百个客户,珞石用近十年的底层技术积淀证明:机器人企业真正的具身智能之路,本质上是以机器人核心技术为根、以场景需求为导向的必…

2025-10-22

中工互联智振:借大赛之力 促技术人才双进 铸工业智能体新辉煌
启动式上,作为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企业之一,中工互联(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互联”)创始人、董事长智振在谈起参与本次赛事的初衷时,道出了4个方面的缘由:以赛促用,加速自主技术平台的实战检验与…

2025-10-22

固态电池迎三大突破!续航有望破千公里,电车时代新曙光
如今,我国多个科研团队纷纷出手,三大关键技术突破让“陶瓷板”和“橡皮泥”实现严丝合缝,有望解决固固界面的接触难题,彻底打通固态电池的续航瓶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团队开发的“特殊胶水”,在电池…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