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双碳目标下配网变革进行时: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引领新能源系统新走向

时间:2025-10-23 15:47:47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推动下,中国电力系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与能源形式加速涌现,传统配电网的运行模式被深度重构,尤其是在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络中,这种变革更为显著。

为应对这一趋势,国家于2025年正式实施《配电网通用技术导则》,为新型配电网的建设与运行设定了更高标准,并对配网的智能化管理能力提出系统性要求。面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多元化负荷快速增长以及电力系统运行复杂度提升的挑战,“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成为破局的关键。

以10kV配电网为例,作为负荷侧的核心环节,其承担着为工商业用户和大型公共设施供电的任务。《导则》明确了10kV及以下交流配电网在规划、网架结构、设备选型、建设改造、运维检修、新能源接入及二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覆盖城镇、农村等区域的配电网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中,对分布式电源并网、新能源消纳、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及二次系统的要求尤为关键。

在分布式电源并网方面,《导则》明确规定,功率控制、电压和频率适应性、防孤岛保护等需符合GB/T33593标准,通过三相接入的分布式电源需具备功率控制及高、低电压穿越能力;电化学储能装置接入则需满足GB/T36547要求。针对新能源消纳,《导则》提出“分布式电源应就近接入配电网”,当承载力不足时,需通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就地消纳能力。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导则》建议其具备有序充电功能,并支持双向电能交换、车网互动等配电网功率调节功能。二次系统建设需满足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接入与协调控制需求。

在智能化配电网络的构建中,安科瑞推出的AcrelEMS3.0平台成为行业焦点。该平台基于“云边端”协同理念,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AI预测算法,通过集中监测、智能调控和经济调度,实现新型配电网的全局感知、局部优化与自主协同。其核心功能包括为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站等新能源工程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从设备层到云端的全链条管理。

以某包含分布式光伏、储能、汽车充电站及传统负荷的新型10kV配电网为例,安科瑞的解决方案涵盖四大领域:一是10kV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的防孤岛保护、电能质量监测、防逆流控制及数据安全与调度对接;二是交直流充电桩及有序充电解决方案;三是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箱变测控、故障诊断及电气监控;四是通过“云-边-端”协同提供新能源消纳、防逆流控制等能源策略;五是“1+N”运维管理方案,即1套云平台管理N个新能源场站。

AcrelEMS3.0的三大核心子系统覆盖光储充全场景。其中,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支持与主流逆变器、箱变、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等通讯,具备本地遥控、告警联动、有功无功调节及网络安全防护等功能,可适配新型操作系统,满足调度平台数据对接与电网安全运行要求。例如,其Acrel-1000DP系统可兼容国产麒麟操作系统,采集逆变器、箱变测控装置等设备数据,提供光功率预测、有功/无功功率控制及紧急频率/电压控制,并配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确保数据上传调度系统的合规性。

在储能领域,Acrel2000MG能量管理系统支持对接BMS、PCS、电量仪表及消防环境监测设备,实现直流绝缘监测、电能质量分析、峰谷套利及防逆流控制等功能。该系统可实施多种运行策略,包括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柔性扩容及限电模式,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针对充电桩负荷对配电变压器的影响,安科瑞开发的APSMS平台通过峰谷电价与负荷预测模型,实现充电桩的有序调控与柔性管理,提升变压器负荷率可控性,降低电能使用成本。其分层控制策略进一步优化能源管理:端侧控制由设备层执行电压/频率控制、MAX功率点跟踪等功能;边侧调度通过本地控制器实现新能源协调、负荷管理及防逆流策略;云端优化则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功率预测、能源经济性评估与策略下发。

AcrelEMS3.0平台的功能模块涵盖综合监控、智能控制、能源分析、功率预测及优化调度。综合监控实现配电网、光伏系统、储能系统、负荷及充电桩等数据的采集与可视化展示;智能控制协同光伏、储能、负载等能源主体,动态规划削峰填谷、防逆流等策略;能源分析提供微电网能耗及效益分析、经济运行分析;功率预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模型库,实现光伏发电的短时与超短时预测;优化调度则结合发电预测、负荷预测及分时电价,建立优化模型,降低用电成本与碳排放。

智慧能源管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四方面:一是运行安全,通过并网保护、电能质量控制及紧急功率调度保障系统稳定;二是能源利用最大化,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三是能效与经济优化,通过预测与成本模型实现节能降本;四是数字化运维,支持远程监控、异常告警及数据可视化。在新能源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具备“感知、智能调度、数据驱动”能力的能源管理系统,正成为能源参与主体实现绿色、安全运行的底层支撑。

更多热门内容
​欣旺达发布“欣·碧霄”全固态电池,400Wh/kg高密度,年底建0.2GWh中试线​
10月23日,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欣旺达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能量密度达400Wh/kg,在<1MPa的超低外加压力下循环寿命1200周。欣旺达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0.2GWh…

2025-10-23

松延动力推万元内人形机器人“小布米”,打破高性能高价格认知
松延动力方面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Bumi的出现正式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带入“消费级”市场,打破了市场固有的“高性能=高价格”认知,证明尖端机器人技术可以做到平民化、普及化。当被问及应用场景…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