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进博会的宝洁展区,吉列与博朗的剃须产品陈列有序,但真正吸引目光的,是宝洁大中华区男士理容品类总裁欧德睿分享的一套独特洞察体系——这套体系融合了洗手间实地调研、社交平台算法分析以及一位8岁儿童的独特视角,成为宝洁在中国市场“听懂”消费者需求的关键。
“在宝洁,消费者就是我们的老板。”欧德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回应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了真正理解中国男性消费者的痛点,他和团队采取了一种近乎“人类学”的调研方式:走进消费者的家中,观察他们的剃须习惯,甚至进入洗手间,记录每一个细节。“我们会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在剃须时遇到的问题,比如刀头是否容易堵塞、清洁是否方便。”欧德睿说。这种深度互动不仅让团队发现了许多被忽视的细节,还为产品创新提供了直接灵感。
除了实地调研,宝洁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来优化消费者洞察。欧德睿透露,团队会持续分析市场数据、产品评价以及客服反馈,而AI的引入让这些海量信息的处理更加高效。“AI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识别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从而在产品开发、定价和营销策略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他解释道。这种系统化的方法确保了宝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欧德睿的个人调研方式同样别具一格。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他不仅创建了抖音和小红书账号,还亲自走访线下店铺,从街边小店到大型商超,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我会截图翻译,看看中国男性在谈论什么、喜欢什么品牌。”他说。更有趣的是,他的8岁女儿成了他的“文化顾问”。“她陪我逛商场,告诉我为什么泡泡玛特的LABUBU这么受欢迎。”欧德睿笑着说,这种来自家庭的视角让他从另一个维度理解了本地市场的流行文化。
这些洞察直接推动了宝洁的产品创新。欧德睿特别提到了“精致懒”这一中国消费趋势。“中国男性希望产品既高效又易用,同时还要耐用。”他说。为此,宝洁在功能上追求“一剃即净”,在易用性上开发了一键清洗技术,在耐用性上提供多年质保甚至终身保修。“这些创新正是为了满足‘精致懒’对产品长期稳定表现的期待。”
宝洁的中国团队不仅在洞察消费者需求上表现出色,在将洞察转化为产品方面也展现了惊人的速度。欧德睿以“立式底座”的创新为例:“过去,全球的剃须刀都是平放在洗手台上的,既不卫生又容易磨损刀头。”通过深度调研,中国团队率先将立式底座作为产品标配推向市场。这一源于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微创新,因显著改善了用户体验,最终被全球团队采纳,成为吉列最新全球产品线的标准配置。
直播电商的兴起也促使宝洁重新思考产品包装。欧德睿表示,中国发达的电商生态要求包装不仅要保护产品,还要满足直播展示时流畅开箱的需求。“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包装能力和生态系统,我们为此打造了全球最好的包装。”他说。同时,线下渠道依然重要。“吉列更多是即刻购买,而博朗的电动剃须刀则需要消费者亲自感受、与专业顾问交流。”欧德睿解释道,“线上与线下的协同对我们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