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的浩瀚星海中,有一位名叫乔英伦的青年,用他的热血与智慧书写了一段跨越13年的非凡旅程。2012年,正值中国创投界风起云涌之时,微信用户量飙升至2亿,4G牌照发放在即,O2O大战在美团与大众点评间悄然拉开序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乔英伦,一个怀揣梦想、乐观向上的少年,离开了象牙塔,站在了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
金融、咨询、地产、快销……这些热门行业如同一条条光鲜亮丽的道路,在他面前铺展开来。然而,他选择了市场营销,一个他认为能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吸引消费者的专业。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管理咨询虽然看似全面,但终究只是“纸上谈兵”,能否真正落地并不由咨询顾问说了算。
于是,乔英伦的目光转向了更具影响力的金融行业。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金融行业都能让他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和成就感。带着这份信念,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华兴资本,从此踏上了投资界的征途。
在华兴资本,乔英伦从一名普通分析师做起,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出色的交易执行力,迅速崭露头角。他先后主导了豌豆荚、哔哩哔哩、猫眼、斗鱼等多起重量级交易,逐渐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8年后,他凭借卓越的表现晋升为华兴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
随着产业升级的浪潮,乔英伦的投资领域也从消费、文娱、游戏、社交等领域逐步迈向了更具技术壁垒的领域。从AI领域的生数科技到具身智能企业星海图,他始终站在技术演进与商业实践的交汇点,捕捉着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近日,星海图宣布完成新一轮超3亿元人民币融资,作为星海图融资背后的推手,乔英伦接受了钛媒体创投家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分享了自己对AI及大模型行业的看法,以及投资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过去,AI的使用方式往往是用户提出一个问题,系统过一会儿给出一个答案。但由于模型水平的限制,答案往往似是而非,难以赢得用户的信任。”乔英伦表示,“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能够看到AI的思考过程,并且发现这个过程是合理的,能够在答案中找到逻辑投射,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对AI的信任度。”
对于未来半年到一年内是否会有黑马产品杀出,乔英伦认为这取决于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AI的使用习惯是否已经被充分培养、国产芯片的适配与容错空间是否足够、算力成本是否持续下降等。若这些外部条件逐步完善,AI生态将有望在未来不断繁荣。
在谈到投资人对AI的投资意愿时,乔英伦表示,现在投资人的态度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分化。对于已经投资了模型公司的投资人来说,他们的心态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行业已经向前迈出了一步,但仍然需要持续创新;而有些人则对投资新的大模型公司的兴趣大幅下降。
“不过,在我看来,重点从来不是标签化的‘模型公司’是否吸引人,而是企业是否能做出新东西、增长空间和价值创造在哪里。”乔英伦强调。
在谈到市场信心是否回暖时,乔英伦表示,当前的“热闹”更多是表面现象。市场是否回暖需要更清晰的定义,交易事件和单笔交易金额都需要考虑。他认为,当前的投资生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笔交易金额超过五千万的项目已经很少见。
“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数量和金额都很重要。”乔英伦表示,“作为中介,我们当然希望看到更多、更大的交易。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市场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这种不均衡性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谈到AI热潮是否已在交易层面带动了某些活跃赛道时,乔英伦表示,目前尚未看到因DeepSeek而迅速崛起的全新赛道。但他认为,硬件相关场景正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尤其是端侧硬件,这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新场景。
最后,在谈到对国内大模型的终局看法时,乔英伦表示,这很难给出一个特别负责任的回答。但他认为,像DeepSeek这样的开源模型,可能最终只有一两家能存活下来。大厂可能会坚持使用自己的模型,而中型厂商则会逐渐走向垂直化。
“对于具身智能领域,我认为它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硬件载体和桥梁。”乔英伦表示,“虽然整个行业仍然处于很初期的阶段,但我有理由相信,它将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和功能实现突破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