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A股市场的震荡上行,多个行业板块轮流发力,投资者的信心逐渐增强。在此背景下,百亿级别的私募机构业绩尤为亮眼,尤其是量化私募领域。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底,今年有业绩展示的36家百亿量化私募的平均收益高达18.92%,且全部实现了正收益。其中,收益介于10%至20%之间的有15家,20%至30%之间的有14家,超过30%的有3家。这些数据无疑彰显了量化私募在今年的强劲势头。
与百亿量化私募相比,百亿主观私募的业绩稍显不足。在42家收益超过10%的百亿私募中,百亿量化私募占据了32席,而百亿主观私募仅有9席。这一对比清晰地反映出量化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优越性。
量化私募的崛起并非偶然。多位受访者表示,今年量化策略之所以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主要得益于市场环境、策略特性以及政策驱动的综合作用。市场环境方面,中小市值股票的高波动性为量化策略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机会;策略特性方面,量化交易强调广泛持仓与系统化交易,通过科学模型累积超额收益;政策驱动方面,相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量化交易的发展。
量化私募的强势表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百亿私募共有90家,其中百亿量化私募占据了近半壁江山,达到44家。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量化私募数量的快速增长,也体现了投资者对量化策略的认可和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量化私募业绩亮眼,但主观私募仍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观策略侧重于深度个股研究,挖掘公司价值,这在长期投资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量化策略凭借其广泛持仓、系统化交易以及科学模型的优势,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关注。
对于量化策略为何能够获得市场信任,尚艺投资总经理王峥给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量化策略在控制风险、捕捉市场非有效性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这得到了更多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和高净值客户的认可和配置。市场流动性的改善、量化人才的增多以及量化策略本身的效率优势也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来,虽然量化策略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受到监管政策变化、市场风格切换等因素的影响,但大方向无疑是向上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的丰富,量化策略将不断提升其适应性和有效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