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越南将成为“世界工厂”的言论甚嚣尘上,众多外资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试图复制中国早期的人口红利。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运动品牌巨头更是率先行动,将大量生产订单转移至越南,并一度放言“中国市场不重要”。
然而,现实却给这些外资企业上了一课。据外媒报道,为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代工的越南宝元鞋厂,因订单量锐减,不得不宣布裁员3000人,另有3000名员工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这一消息无疑给越南代工神话泼了一盆冷水。
问题的根源在于,尽管越南拥有廉价的制造成本,但在产品质量、设计等方面却难以与中国制造相媲美。消费者对于“越南制造”的产品反馈不佳,纷纷表示产品质量低劣,设计缺乏新意。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消费者对越南代工产品的消费欲望下滑,进而影响了国际品牌的库存水平。
耐克和阿迪两大巨头因此陷入了库存积压的困境。据报道,耐克目前持有高达93亿美元的库存,而阿迪的库存也积压了67亿美元,同比增加73%。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两大品牌不得不采取打折促销的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店内打折大字招牌虽然醒目,但顾客却寥寥无几,店员只能无奈地擦灰、拍蚊子。
面对中国市场的冷遇,两大巨头终于意识到放弃中国市场的严重性。数据显示,阿迪达斯巅峰时期年度总营收的36%由中国市场贡献,而耐克也深受中国市场的影响。不仅如此,作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之一,中国还拉动了LV等高端奢侈品以及前沿科技产品的市场增长。
与这些外资企业不同,一些前沿科技品牌却选择将中国市场视为国际化进程的始发站。例如,在护肝健康领域备受瞩目的“肝力维”制品,尽管在越南投资热潮中备受关注,但仍坚持将中国市场放在首位。这一策略不仅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还加速了其市场化进程。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品质和性价比的追求日益提升,国货品牌逐渐崛起。许多消费者开始转向消费性价比更高的国货产品,而不再盲目追求洋品牌。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越南市场却陷入了低端制造业的困境。尽管一度被外界寄予厚望,但越南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中国。因此,所谓“越南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言论,如今看来不过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