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内被誉为“明星企业”的公司,原计划在2025年8月8日登上科创板的舞台,然而,其上市之路却在审议的前夜突遭变故。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纸公告,以“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为由,取消了对节卡股份发行上市申请的审议。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节卡股份冲刺“A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的梦想暂时搁浅。
节卡股份,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企业,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展开早期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掌握了包括智能模块化关节、高品质运动控制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其独创的“近零力拖拽示教”和“非接触式视觉安全防护”技术,更是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的诸多痛点,使产品在关键性能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技术上的优势为节卡股份赢得了包括丰田、本田在内的全球知名企业的青睐,尤其是成为丰田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协作机器人供应商,更是为其技术与品质提供了有力的背书。然而,尽管技术光环耀眼,节卡股份的财务状况却令人担忧。
从财务数据来看,节卡股份的营业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盈利状况却极不稳定。在2022年实现微利后,2023年迅速转为巨额亏损,即便在2024年扭亏为盈,但进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再度陷入净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常年为负,显示出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严重不足。
这种盈利困境与节卡股份高昂的研发和销售投入密切相关。近年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持续攀升,同时销售费用率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额的投入给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或许是公司急于通过IPO募集资金以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原因。
除了财务问题,节卡股份的客户稳定性也存在较大风险。招股书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变动频繁,存在较高的大客户流失风险。尤其是在系统集成业务中,核心客户的频繁变动可能对公司的收入稳定性造成冲击。
节卡股份所处的协作机器人市场,已成为国内外机器人厂商竞相角逐的“红海”。外部面临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内部则面临国内厂商的同质化竞争。在这种双重夹击下,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另一方面又需要支付高昂的销售费用以抢占市场份额。
高研发与高销售投入,叠加价格竞争对毛利率的侵蚀,使得盈利成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节卡股份原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产能和巩固技术优势,然而IPO之路却一波三折。
从申请获受理到经历多轮监管问询,再到因财报更新导致的“中止审查”,节卡股份的上市之路充满了坎坷。在此期间,公司还缩减了募资计划,将总募资额从最初的7.5亿元降至约6.76亿元。
就在市场以为一切准备就绪,静待上会结果之时,上交所却于审议前夜发布了取消审议的公告。这一变故无疑给节卡股份带来了一次重大挫折,但或许也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问题的契机。
节卡股份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然而,要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认可,仅凭技术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此次IPO之路的波折,或许能让节卡股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