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农林废弃物变身“零碳能源”,百亿吨生物质资源助力CCER绿色发展

时间:2025-08-21 01:39:31来源:贝壳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农林废弃物,如修剪下来的树枝、废弃的秸秆以及飘落的芦苇,这些看似无用的物质,实际上蕴含着与煤炭同样珍贵的能源价值。南京林业大学的周建斌教授,同时也是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国家创新联盟的理事长,揭示了这一被忽视的宝藏。

据周教授介绍,我国每年的生物质总量惊人,达到了100亿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2吨生物质能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能量。这意味着,100亿吨的生物质潜能相当于超过50亿吨的标准煤,足以在能源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了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等四项方法学的意见。随着“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即将被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的第三批方法学,生物质能源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

长久以来,生物质被误解为高污染燃料,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燃烧方式效率低下,导致污染物排放严重。然而,周建斌教授强调,这种误解源于使用方式的不当,而非生物质能源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农林生物质是国际公认的零碳能源,并且是唯一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与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不同,农林生物质能够提供与煤炭等化石能源一样稳定的能源供应。周教授认为,CCER第三批方法学的纳入,不仅有助于公众正确认识农林生物质作为零碳能源的身份,还将释放巨大的经济价值,因为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的总量极为丰富。

周教授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面积约为40亿亩。每亩林地每年通过修剪可获得约2吨的林业废弃物。城市绿化、道路绿化和小区绿化也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木废料。以北京市为例,每年修剪的市政园林绿化废弃物达到570万吨,若进行主动修剪,数量还会大幅增加。同时,秸秆、芦苇等农业废弃物每年也超过10亿吨。

针对生物质发电行业长期依赖国家补贴、原料成本高等问题,周建斌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破局的关键。南京林业大学研发的农林生物质气化供热联产电、炭、肥技术,无需国家补贴,发电和供热成本极低,甚至可能达到零成本,因为生物质炭和生物质肥的价值更高。若CCER机制将生物质能源作为零碳能源纳入,并考虑碳交易价格,将有效改善行业的盈利状况。

周教授指出,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未来方向应该是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这也是生物质发电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在并网电价无法提升、收益难以覆盖成本的情况下,必须转型为生物质多联产的综合利用,寻求多重收益,降低发电成本。

对于未来生物质能源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潜力,周建斌教授充满信心。他认为,生物质能源是唯一可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的稳定可再生能源,可以转化成气体替代天然气、固体炭替代煤炭、液体燃料替代石油。他建议林业部门将森林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科学有序地进行修剪和间伐,完善种-收-储-运-用体系,这不仅可以解决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原料问题,还有助于森林防火和林业生长。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