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稀土风口下金力永磁如何突围?技术筑基、链动上下游、抢滩新赛道

时间:2025-10-23 21:15:22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从智能手机的核心芯片到先进战机的雷达系统,现代高科技产业的核心部件都高度依赖一种关键资源——稀土。这种战略资源不仅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更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数据显示,我国以4400万吨的储量占据全球48%的份额,稳居世界第一。更独特的是,我国是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全球其他国家的稀土矿开采后,超过八成需要运回中国进行深加工。

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稀土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到2025年第四季度,价格涨幅进一步扩大。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10月11日联合公告显示,当季稀土精矿交易价达到26205元/吨,环比上涨37%。这轮涨价潮沿着产业链持续传导,从冶炼分离环节到磁材制造领域,整个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回暖态势。对于投资者而言,稀土ETF(159713)成为捕捉行业红利的工具,该基金覆盖从开采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重点持仓包括中国稀土、厦门钨业等行业龙头。

在涨价效应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力永磁。这家企业近九成业务聚焦高性能钕铁硼磁钢,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随着稀土原料价格上涨,其核心产品N45型号磁钢价格从2024年9月的15万元/吨攀升至2025年9月的22万元/吨,涨幅达47%。价格传导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73亿元,同比增长7.16%;净利润5.15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扣非净利润增速更达到381.94%。

行业分化现象在同期愈发明显。正海磁材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4.39%,延续2024年下降79.37%的颓势;中科三环营收同比减少11.17%。从盈利能力看,金力永磁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回升至16.39%,而同期正海磁材、中科三环仍在下滑;8.82%的净利率水平较竞争对手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到第三季度,其单季毛利率达25.31%,净利率11.51%,恢复到2020年的高盈利区间。

支撑金力永磁脱颖而出的,是其构建的“技术-供应链-新兴市场”三维竞争优势。在技术层面,企业通过晶界渗透、晶粒细化等核心技术,在保证磁钢最大磁能积达到52-57MGOe行业顶尖水平的同时,将镝、铽等重稀土用量减少50%-70%。截至2024年,其921人的研发团队规模超过英洛华、正海磁材等同行,2025年上半年采用晶界渗透技术的产品占比超过90%,技术红利充分释放。

供应链协同能力构成第二道护城河。产能方面,企业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年产能达3.8万吨,全球居首,2025年启动的扩产项目将使2027年产能提升至6万吨。原料端与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建立长期合作,2025年上半年两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达70%;客户端覆盖全球前十大新能源车企、八家变频空调压缩机龙头和五家风电整机企业。2025年三季报明确指出“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形成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

新兴市场布局则打开增长天花板。面对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磁材的爆发性需求,企业提前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与全球科技巨头合作研发磁组件。2025年前三季度,相关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交付。这种前瞻布局与稀土ETF(159713)的选股逻辑不谋而合,该基金通过全产业链配置,既包含金力永磁这类技术领先企业,也覆盖其他抢占新赛道的企业,2025年10月21日基金规模达19.86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倍。

金力永磁的案例表明,在资源型行业中,单纯依赖价格波动难以建立持久优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保障原料稳定、通过新兴市场开拓创造增量需求,构建起多层次的竞争壁垒。这种战略布局使其在行业上行周期中不仅实现盈利修复,更获得超越同行的增长弹性。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产业变革中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比简单追逐价格波动更具长期价值。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