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发布通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返回前例行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地面测控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成像设备检测到飞船外壁出现多处疑似新近形成的撞击痕迹,初步判断为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所致。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原定于当日执行的返回任务已紧急推迟,具体返回时间将根据后续评估结果确定。
此次执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自2025年4月24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已持续在轨工作超过1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太空驻留时长纪录。在轨期间,他们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与设备维护任务,并针对空间站长期运行需求开展了多项技术验证。地面指挥中心表示,目前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运行正常,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正按计划配合开展飞船状态复查工作。
空间碎片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据专家介绍,近地轨道分布着大量人类航天活动产生的残骸,包括废弃卫星、火箭末级以及解体产生的碎片。这些物体以每秒7至8公里的速度运行,部分反向运动的碎片相对速度可达每秒10公里以上。即便直径仅数毫米的微粒,其动能也足以穿透航天器防护结构。1983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曾因0.2毫米级碎片撞击导致舷窗受损,苏联礼炮系列空间站也曾多次遭遇类似情况。
针对微小碎片威胁,神舟飞船采用了多层复合防护设计。其外层铝制屏蔽板可击碎来袭颗粒,中间缓冲层用于分散冲击能量,内层舱壁则承担最终防护功能。空间站关键部位还加装了特殊防护装置,并配备实时泄漏监测系统。但专家指出,若碎片击中热防护系统、密封结构或观测窗口等要害部位,仍可能对返回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人类监测技术对10厘米以下碎片的探测能力有限,毫米级微粒基本处于"盲区"状态。
为应对突发状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启动应急预案。神舟二十二号救援飞船及其运载火箭已完成发射准备,测控通信系统处于待命状态。该飞船具备快速对接能力,可在极端情况下实施太空营救。当前工作重点是对神舟二十号进行全面"体检",重点评估撞击对返回舱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技术人员正在通过热真空试验、力学模拟等手段,复现极端工况下的飞船性能表现。
地面指挥中心透露,三位航天员表现出高度专业素养,在任务推迟后迅速调整工作计划,继续开展空间站设备巡检与科学实验数据整理。他们还通过天地连线向科研团队反馈了飞船外部撞击痕迹的详细特征,为损伤评估提供了关键依据。后续将根据全面检查结果,择机确定新的返回窗口,确保航天员安全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