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开幕式上,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发表了重要演讲,介绍了京东在物流无人化领域的最新进展。他透露,经过十年的技术积累,京东物流的无人仓已具备大规模部署和简易操作的能力,大量自动化设备正在为物流行业的变革提供强大支撑。
刘强东表示,京东在无人化技术方面已取得显著突破。无人卡车在内部测试中累计行驶超过70万公里,而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无人车测试里程更是突破数百万公里。这些技术成果为物流行业的全链条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据他介绍,京东计划于明年4月建成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该站点将采用分层设计:上层配备无人机进行空中配送,下层部署无人配送小车完成地面运输,站内则通过机械臂实现货物的全自动装载与分拣。这一创新模式标志着物流行业向无人化运营迈出关键一步。
京东物流此前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巨资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覆盖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这一举措不仅将提升配送效率,还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
刘强东认为,随着数智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机器人将大幅减轻人类劳动强度,特别是减少体力消耗和重复性工作。他预测,未来员工的工作时长可能大幅缩短,每周仅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即可满足需求。这一观点引发了与会者对未来工作模式的广泛讨论。
在物流成本方面,刘强东提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普及,我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望在未来五年内降至10%以内。他指出,这一进程可能超过过去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发展速度,为经济效率提升创造新空间。
京东的物流体系建设始于2007年。截至2025年6月底,其全国仓库总数已超过3600个,一线员工规模达66万人。这一庞大的物流网络为无人化技术的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反映了京东在物流领域的长期投入与积累。
刘强东还提到,技术进步将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和服务模式。他预测,未来五年全球旅游市场可能实现十倍增长,而艺术、旅游等领域的探索将创造大量新兴职业。这一观点为技术驱动下的就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