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的到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近期,小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业界对智能驾驶“盲目冲刺”现象的广泛讨论。监管部门对此迅速作出反应,一系列新措施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主导召开了一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工作推进会。会上,来自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及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的近6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的未来走向。会议明确指出,企业必须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保产品的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从而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整体安全水平。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底这一比例将攀升至65%。随着L3级自动驾驶政策的逐步放开,消费者对“解放双手”的驾驶体验充满期待。然而,智能驾驶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存在误区,错误地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导致了一系列交通事故的发生。报告强调,车企在宣传时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不得虚构或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监管的日益严格,车企纷纷在发布会上强调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岚图汽车在L3级智能架构技术发布会上表示,L3级智能驾驶的到来不仅意味着责任主体的变化,更要求主机厂将技术冗余做到极致。沃尔沃汽车则明确表示,绝不会混淆便利性功能与主动安全之间的区别,以确保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市场监管总局早在今年2月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和召回管理,提升产品安全水平。同时,企业还需要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及OTA升级活动进行充分的测试验证,确保控制策略合理,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上,监管部门还要求企业降低频繁OTA升级的频率,并做好版本风险管理。紧急OTA升级需遵循召回、停产及市场监管总局审批流程,以确保OTA升级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这一措施旨在避免因软件不成熟带来的安全风险,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署名文章中呼吁,企业应严格参照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等相关规定,规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命名、表述方式与宣传内容。他倡议进一步规范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营销宣传,推动形成“技术进步与责任落实并重”的健康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