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行业对“二永债”——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的发行热情持续高涨。据最新数据,截至8月初,银行发行的“二永债”总额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仅7月份发行规模就激增超过2000亿元。
仔细观察发行情况,不难发现大行与中小银行在“二永债”发行上呈现出鲜明对比。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二永债”规模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中小银行,包括地方性银行和民营银行,虽然在单笔发行规模上不及大行,但在发行数量上却占据优势,成为“二永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专家分析指出,银行加速发行“二永债”的背后,是对资本金补充需求的日益增强。监管要求的提升、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以及存贷息差收窄导致的内源性资本补充困难,共同推动了银行寻求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而“二永债”作为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自然成为了银行的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小银行在发行数量上占优势,但它们面临的资本补充挑战也不容忽视。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控方面存在差距,且难以享受特别国债注资等政策支持。因此,它们更加依赖于“二永债”这类便利性较高的资本补充工具。然而,“二永债”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赎回门槛和资本补充后劲方面,中小银行需要格外警惕。
从市场反应来看,“二永债”的发行也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在城投债供给收紧的背景下,“二永债”成为了买方机构资金的重要配置选择。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投资者也需要优化投资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和收益变化。
数据显示,尽管整体资本充足率水平保持稳定,但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差异仍然显著。国有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则相对较低,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进一步凸显了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构建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仍然是一个挑战。在业务压力和资本补充能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中小银行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资本补充渠道和方式,以确保自身的稳健发展。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积极推动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的政策措施。这不仅有助于缓解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