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股怀旧风潮悄然兴起,让不少曾陪伴我们童年的“老字号”品牌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并在新消费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品牌,如雅客、金冠、友臣、蜡笔小新等零食巨头,以及公牛世家、大黄蜂等鞋类品牌,都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场宠儿。
彼时,市场供给相对匮乏,这些品牌凭借一套高效的经销商分销体系,迅速将产品铺遍全国,成为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然而,随着电商浪潮的涌来,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渠道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老品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寡头效应加剧,巨头们凭借资本和规模效应牢牢把控着核心渠道和市场份额,让老品牌在传统赛道上的竞争变得举步维艰。以乳制品行业为例,宁夏地方老字号金河乳业在头部品牌的挤压下,一度只能偏安一隅,或转型成为其他品牌的供应商。鞋服行业同样如此,安踏、特步等品牌的崛起,让晋江本土再难诞生新的行业巨头。
渠道变革的滞后也让老品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失去了先机。过去,一款新产品的推出需要经过漫长的经销商铺货、消费者反馈统计和数据分析周期,这种“时间差”让老品牌难以快速迭代产品以适应新需求。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虽然曾立下赫赫战功,但在当下却显得臃肿而低效。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群体的变化让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出现了脱节。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原有的市场逐渐消失,老品牌难以精准定位新市场。金冠等曾以多款喜糖占据婚礼市场的零食企业发现,近年来喜糖市场正在萎缩。年轻一代消费者更追求个性化、体验感和情绪价值,而老品牌由于缺乏直接用户触达,很难及时感知并满足这些新需求,从而陷入了“有品无市”的尴尬境地。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一些老品牌在近两年借助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们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借助平台实现渠道变革和与用户共创等方式,成功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以公牛世家为例,他们发现拼多多的用户群体覆盖了小镇青年到都市白领,于是决定避开运动鞋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瞄准休闲鞋赛道。通过砍掉中低端产品、定位质价比等策略,公牛世家成功推出了定价200元左右的“苍迹鞋”,并在拼多多上月销近百万。同样,金河乳业也在拼多多后台发现,不少下单用户是来自北上广的年轻人,于是推出针对Z世代群体的250ml小包装、国潮设计限定款牛奶产品,复购率高达42%。
在这些案例中,老品牌并没有与巨头“硬碰硬”,而是借助新电商平台发现了被巨头忽视的细分市场。同时,拼多多等平台也打破了传统的交易链条,省去了经销商、商超的中间环节,让品牌能够直接对接消费者,大大降低了渠道费用并缩短了“反馈-调整”的周期。
友臣肉松饼的案例同样值得借鉴。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研发团队想把肉松和麻花结合做一款新品。在传统模式下,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进行市场调研和测试。而在拼多多上,友臣先小批量上架试销装,仅用三天就完成了用户需求的验证。这款原本可能被“渠道成本”扼杀的产品最终成为了友臣的新增长点。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等平台让品牌能够直面消费者进行互动和共创。金冠通过分析用户画像发现年轻消费者更喜欢“解压零食”和“熬夜必备”等品类,于是推出了“情绪软糖”系列。他们还根据消费者反馈调整产品规格和设计,让老产品焕发新生。这种与用户共创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渠道的阻隔,让品牌能够更快、更精准地响应消费者需求并建立深厚的用户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拼多多等平台不仅为老品牌提供了数据分析工具、流量倾斜等系统性方案,还推出了“千亿扶持计划”等实际支持措施。这些扶持计划包括流量倾斜、技术支持、营销推广补贴等,帮助老品牌克服转型期的资金和技术难题。晋江的公牛世家、大黄蜂等企业就受益于这一计划,在平台的全方位扶持下实现了持续提质增效。
老品牌的复兴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在新电商平台的助力下却充满了无限可能。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大牌和溢价,而是回归消费者需求本身。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让老品牌在新消费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