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经济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市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根据艾媒咨询的最新数据,该领域的市场规模持续攀升,预计2024年将达到2.3万亿元,并有望在2029年突破4.5万亿元大关。这一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她们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多为白领阶层,拥有稳定的中等收入,居住在一二线城市,与近期热议的“中女”群体高度重合。
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或许并不意外。在中国的人口金字塔中,30至65岁的年龄群体目前占比最大,而1995年出生的人群也恰好步入30岁的门槛。加之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的不断上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1岁,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70后逐渐步入退休生活,享受有钱有闲的自在;80、90后则普遍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经济稳定且消费水平较高。
中女群体,作为这股消费潮流的主力军,她们的消费观念正走向多元化。与传统的“少女感”、“纯欲风”不同,中女们更加追求自我意识的清晰与独立,愿意为契合自身理念的品牌支付溢价。她们拒绝被标签化,而是积极探索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了她们的消费选择上。从知识付费到定制旅游,从养生疗愈到兴趣探索,中女们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实物,而是更加注重品质与体验。
品牌们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在营销策略上,它们开始摒弃过去标签化、刻板化的做法,转而寻求与中女群体更加平等的沟通方式。代言人和合作嘉宾的选择上,品牌们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展现中女成熟、坚韧且富有温度形象的人物。比如87岁的实力演员吴彦姝,以其优雅老去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多个高端品牌的宠儿;而演员宋佳则以其出色的演技和真诚的发言,赢得了众多品牌的青睐。
除了明星代言人,品牌们也开始关注那些更接近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嘉宾合作。比如Miu Miu邀请的广西柳州素人女性覃阿姨,以及Lululemon妇女节广告片中的78岁健身达人Joan MacDonald,她们的故事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尚审美,更让观众感受到了女性的多元生命力。
在这些成功的品牌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情绪共鸣是吸引中女的第一步,但真正留住她们的,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品牌们通过讲述真实可感的故事,传递出鲜明的品牌价值,让中女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找到被理解的感觉。这种基于价值认同的消费关系,让品牌与中女群体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也为品牌带来了长期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