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良品铺子的控制权转让风波再次升级,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8月14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之间的股权纠纷诉讼进展。据悉,该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涉案金额已从最初的9.96亿元增加至10.23亿元。
根据公告,广州轻工的诉求明确:依据双方早前签署的协议,要求以每股12.42元的价格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79,763,962股股份,并立即办理股份过户手续。同时,广州轻工还要求宁波汉意支付超过3000万元的违约金,以及因此案产生的损失、律师费、受理费、保全费等共计约90万元。这些费用加在一起,总额接近10.23亿元。
良品铺子在公告中强调,公司作为此次诉讼的第三方,该案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当期损益并无重大影响。然而,由于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最终结果难以预测,这可能导致宁波汉意与长江国贸之间的控制权转让事项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追溯这场纠纷的源头,要回到今年5月。当时,为了缓解债务压力,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就转让良品铺子股份一事达成了初步协议,并且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也确认了协议内容,并出具了同意交易的承诺函。然而,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宁波汉意并未与广州轻工签署进一步协议,反而在两个月后,与长江国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宁波汉意与长江国贸签署协议前,广州轻工已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因此,宁波汉意所持良品铺子股份被冻结,导致其与长江国贸的股份转让交易至今未能完成。
这场纠纷背后,宁波汉意“一女嫁二夫”的行为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尽管广州轻工与长江国贸均背靠国资,能为良品铺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宁波汉意为何选择放弃广州轻工而转向长江国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分析认为,这可能与产业协同的考量有关。长江国贸作为大型国际贸易平台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这正是良品铺子所欠缺的。
近年来,良品铺子的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从2022年开始,公司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下跌,到2024年总营收已跌至71.59亿元,并出现亏损。根据良品铺子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计继续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1.05亿元至-7500万元之间。
良品铺子表示,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导致的毛利率下降、淘汰低效门店导致的销售规模同比下降,以及线上渠道流量费用的上升。但更深层次地来看,供应链短板或许也是制约良品铺子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代工生产模式虽然减轻了公司的资产负担,但也限制了成本控制能力和产品质量监管。
良品铺子近年来还将业务从休闲零食扩张至全品类,包括生鲜等原材料。这种业务扩张无疑对供应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品铺子在这方面显然还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公司的现金流也面临挑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
在此背景下,良品铺子引入长江国贸作为合作伙伴,无疑是为了在资金上得到补充,缓解当前的资金压力。同时,借助长江国贸在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优势,良品铺子或许能够补齐供应链短板,提升盈利能力。然而,由于此次诉讼的不确定性风险,良品铺子能否如愿与长江国贸达成合作,仍存在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