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印尼和越南,摩托车的数量令人咋舌,分别达到了2.21亿辆、1.12亿辆和4500万辆。尤其是在越南,这个人口不足一亿的国家,平均每两个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然而,在中国,情况截然不同,电动自行车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截至2024年,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3.5亿辆,与汽车保有量相当,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而摩托车的保有量则为1.23亿辆,平均11个人才拥有一辆。
摩托车曾在中国广泛普及,特别是在广东地区,每年春节期间的摩托车返乡大军总能成为新闻焦点。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中国摩托车的年产量突破了2000万辆,占全球产能的60%。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托车逐渐在中国失去了其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自行车。
这一转变的背后,禁摩令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1985年,北京就出台了禁止摩托车在三环内通行的规定,随后这一禁令逐渐扩展到全国其他城市。禁摩的核心原因主要包括事故率高、污染排放以及治安问题。摩托车的高速行驶和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导致其事故率和死亡率偏高,同时,早期摩托车生产厂家的环保意识不强,以及摩托车带来的治安和噪音问题,都促使了禁摩令的出台。
禁摩令的推行,为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规模在2000年至2003年间迅速增长,从最初的几十万辆跃升至数百万辆。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便捷和经济的特点,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电动自行车市场中,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如雅迪、新日和爱玛等。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营销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雅迪集团创始人董经贵和新日创始人张崇舜的早期经历都与摩托车息息相关,但最终他们都转向了电动自行车市场。董经贵通过组装摩托车起家,而张崇舜则通过为摩托车提供配件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然而,禁摩令的出台迫使他们转向电动自行车市场,这一转变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锂电化和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小牛电动和九号公司等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在高端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小牛电动推出的首款智能电动车N1,以其高性能和时尚外观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而九号公司则凭借其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成功进入了电动自行车市场。
新国标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自行车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制动性能、电动机功率等提出了新要求,淘汰了一批老旧和不达标的电动自行车。这一政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进入提供了机会,九号公司等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成功推出了符合新国标要求的智能电动自行车。
随着消费者对智能电动自行车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雅迪、爱玛等传统企业和小牛、九号等新兴企业都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随着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推出和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实施,电动自行车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动摩托车市场的机会也开始显现。随着交通运输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优化摩托车通行管理的通知》的实施,取消主城区摩托车通行限制和简化跨省牌证办理流程等政策将为电动摩托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一政策调整将加速电动摩托车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在海外市场方面,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产品、渠道和品牌优势,正在积极开拓印度、印尼、越南等市场。雅迪已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九号、小牛等企业也在加快出海步伐。这些企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