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风波中,格尔软件等39家企业及2名自然人被卷入了一场金额高达3.72亿元的追偿诉讼。这起诉讼的源头,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因财务造假而被强制退市的事件。
泽达易盛,这家曾被誉为“医药科技新星”的企业,在2020年风光登陆科创板。然而,其背后的真实情况却令人震惊。中国证监会在2023年4月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泽达易盛在2016年至2021年间,通过签订虚假合同、伪造资金流水、虚构业务等手段,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65亿元,虚增利润近3亿元。最终,泽达易盛因欺诈发行成为科创板首批因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司。
在这场造假风波中,作为泽达易盛IPO的保荐人、审计机构及法律顾问,东兴证券、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康达律师事务所因未勤勉尽责,向投资者赔付及向中国证监会缴纳款项合计约4.93亿元。面对如此巨额的损失,这三家中介机构选择了“反向追责”,根据《民法典》中关于连带责任人追偿权的规定,将那些曾经与泽达易盛进行“虚假交易”的伙伴告上了法庭。
格尔软件,这家主营信息安全业务的上市公司,正是被告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格尔软件与泽达易盛曾发生过两批次“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采购与销售业务,涉及虚增营收总计1336.79万元。虽然这些虚假交易对格尔软件自身财务数据的影响并不算大,但上海证监局在2023年5月已对此出具警示函,明确指出其存在信息披露违规。如今,格尔软件被卷入这场追偿诉讼,成为了39名被告中的一员。
东兴证券、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康达律师事务所的诉讼请求各有侧重,但核心逻辑一致:这些交易伙伴明知或应知泽达易盛在造假,却通过虚假交易为其“站台”,客观上帮助泽达易盛骗取上市资格,理应对中介机构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了格尔软件,其余38名被告的身份尚未完全公开,但据推测,多为泽达易盛的供应商、客户或关联方。
这场诉讼并非孤例,几年前康尼机电因并购标的龙昕科技财务造假引发的追偿案,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案中,法院最终按照过错程度划分责任比例,确立了“按过错比例追责”的原则。对于格尔软件等被告的责任认定,市场有三种猜测:一是调解结案,各方通过协商达成和解;二是法院按过错比例判决,格尔软件可能因过错程度相对较轻而承担较低的责任;三是法院认定被告无责,但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诉讼都标志着资本市场“全链条追责”时代的到来。过去,财务造假的责任往往集中在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而如今,上下游交易伙伴若参与配合造假,也将面临法律的严惩。这无疑将倒逼企业在开展业务时更加审慎,警惕“帮人做假账”的隐形风险。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资本市场的“净化工程”或许将更加彻底。
格尔软件等被告在这场诉讼中的命运尚未可知,但这场风波已经给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未来,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否则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和市场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