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餐饮企业不缴纳社保协议无效的规定即将实施,餐饮行业正热议用工模式的革新出路。在这场讨论中,一个关于机器人“变身”中餐大厨的帖子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幽默地表示,机器人无需社保,或许能成为餐饮老板的“救星”。更有餐饮从业者现身讲述,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多台烹饪机器人,大大提升了出餐效率。
事实上,炒菜机器人在餐饮界的应用历史已久,一些连锁餐饮品牌更是借此开设了数百家门店。例如,湘式盖码饭品牌“霸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据透露,霸碗全国超过500家门店均采用了炒菜机器人,且这些设备均为品牌自主研发,已升级至第三代。
同样,今年在港股上市的小菜园也早在2023年便开始在部分门店引入炒菜机器人。其招股书显示,上市所募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每台价格5万元,总计花费将达到1.5亿元。按照小菜园目前600余家门店的数量,这意味着平均每家门店将配备约5台炒菜机器人。
这股炒菜机器人的热潮正在席卷更多连锁餐饮企业。农耕记、金鼎轩、米村拌饭、大米先生、乡村基、南城香等知名快餐连锁也纷纷在后厨引入炒菜机器人,用以制作鱼香肉丝、番茄炒蛋、宫保鸡丁等标准化程度高的菜品。
炒菜机器人的优势显而易见,多家企业在使用后算了一笔账。以安徽湘菜品牌寻湘地带为例,在其正餐门店中,通过结合“智能化设备+传统炒炉”的模式,两台炒菜机器人承担了近一半的炒菜工作,仅需一人操作,为后厨节省了1.5个炒菜师傅的人力。
据新湖南报道,炒菜机器人的引入使得人力成本大幅下降,降幅可达60%。传统后厨往往需要两名厨师,月薪合计约1.8万元,而采用机器人方案后,一人可操作五至六台设备,人力开支显著降低。
然而,炒菜机器人的流行也引发了网友的疑问:真人厨师是否会因此失业?机器人是否会取代真人厨师?面对年轻厨师紧缺的现状,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确实不可避免。但完全依赖炒菜机器人并非最佳解决方案。虽然炒菜机器人能在智能烹饪系统的支持下高效完成备菜、翻炒等标准化操作,但顾客对于创新菜品和真实情感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正是真人厨师的价值所在。